出口短期料难改善
1—4月,进出口总值7.5万亿元,同比下降7.3%。其中,出口4.23万亿元,增长1.8%;进口3.27万亿元,下降17%。1—4月,贸易顺差9653.7亿元,扩大3.4倍。
海关总署公布,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持续下滑,4月为35.9,较3月下滑2.3,连续两个月下滑,表明二季度出口好转的势头并不稳固。
前4个月,欧盟、美国、东盟、日本为我国的前四大贸易伙伴,与我国的贸易总值依次为1.09万亿元、1.05万亿元、8951.2亿元和5547.1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-4.9%、2.3%、1.5%和-11%。其中,我国对美国、东盟出口增长,对欧盟、日本出口下降。
从贸易主体看,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继续提升。前4个月,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2.61万亿元,占外贸总值的34.8%,较去年同期提升2.1个百分点。
今年以来,铁矿砂、原油、粮食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,煤、成品油进口量减少,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。
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,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呈现波折。在美元升值驱动下,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持续高位运行,出口增速预计持续受到抑制。
5日落幕的广交会成交额下降,也显示出外贸形势严峻。本届展会280.6亿美元的成交额较去年同期下降9.6%。徐高表示,广交会成交额下降,既有全球经济短期放缓和汇率升值的原因,也显示了我国出口面临的长期结构性问题。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,实际有效汇率走高和要素约束加重削弱了我国出口竞争力。不过,统计数据显示,一般贸易出口好于加工贸易出口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,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。随着外需缓慢回暖和稳出口政策的实施,未来出口增速可能回到中低速水平。
4月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。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认为,这主要是由于进口下降更快,可能导致短期内新增外汇占款有所改善。由于进口降幅扩大、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疲弱,预计出口短期内仍难以改善。
对于进口形势,徐高表示,由于国内生产面继续疲弱,4月进口增速跌幅进一步扩大。在近期宽松政策下,需求面的复苏并不稳固,难以带动生产面回升,进口或继续保持疲弱。
连平表示,随着国际市场缓慢回暖,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回升。当前国内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放缓,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压力,对传统的主要进口商品需求有限。近期进口可能持续负增长,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稳增长政策促进需求,未来进口跌幅可能逐步收窄。
稳外贸政策需再加码
连平表示,外贸形势依然严峻,稳外贸政策需要再加码。在出口方面,国内采取的一些措施将促进未来出口贸易。例如,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,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九省区5月实现通关一体化,福建、广西、海南等泛珠地区通关一体化范围扩大。
黄文涛表示,有必要择机采取措施促进出口,改善外贸,为稳增长创造有利条件。今年以来,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,欧洲经济复苏迹象明显,但中国对欧洲、日本出口仍处回落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