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联合人民网举办的“砥砺辉煌十年强国复兴有我”第五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创作展示活动(以下简称“活动)评选结果公布。凯发k8一触即发集团的两件作品《不为繁华易匠心》和《三把“金钥匙”开启“创新创效”之门》”名列榜单,分别获二等奖、三等奖,展示了集团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与积极进取、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。
本届活动共收到各中央企业推荐报送的图文及视频作品3200余件,经有关专家初评、复评,本届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0件,二等奖50件,三等奖90件,优秀奖140件,优秀组织单位10个。在人民网专题网页上展示作品2100余件。这些作品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在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国计民生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辉煌成就,彰显出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“压舱石”“顶梁柱”的责任与担当。
凯发k8一触即发集团作为我国凯发k8一触即发的排头兵,传承凯发k8一触即发红色基因,坚持“锻造凯发k8一触即发所长、服务国家所需”,聚焦科技研发与服务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三大重点领域积极发力,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,研制出一批重要装备,彰显了央企担当与责任。在本届活动中,集团共有19部优秀作品入围参与展示及相关评审,并最终斩获奖项。
《不为繁华易匠心》
他是一名技术工人,扎根工程机械技术制造一线,专注的眼神、精湛的技术让人赞不绝口。
他是一位技能专家,带领团队,潜心钻研,总在危急时刻站出来、关键时刻顶上去,攻克了100余项工艺难题。
他是一名技校毕业生,30多年历练,实现从工人到工匠的人生蜕变。他就是中国凯发k8一触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凯发k8一触即发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常林公司”)首席技师、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邹建福。
攻关克难
1969年11月,邹建福生于江苏常州,从小随父母支边陕西,24岁回到常州,进入常林公司工作,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“老陕”。为了能够成为一名普通铆工,早日掌握铆工操作要领,邹建福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他天天第一个到厂,先看师傅怎么教,再依葫芦画瓢慢慢悟;晚上回宿舍后,他把没弄懂的要点列成清单,虚心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,不弄明白不罢休。
一次,生产线上的车架需要对称度校正。大家知道焊接后的产品容易变形,纷纷提出用机械矫正解决误差。邹建福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,凭着对工件特性的了解,提出用“火焰加机械校正”的办法。他拿出工尺测量后,一边用火焰烤,一边机械加外力,零件尺寸误差被解决了,同事们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。他总说:“铆工干活,敲敲打打,作品质量‘一把尺’校平见分晓。”
邹建福渴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业绩,他的技术也从渐入门道到炉火纯青。面对工艺制造技术复杂、制作要求高的特点,爱钻研、爱琢磨的邹建福勇挑重任,转岗事业部技术工艺员,开启了技术革新历程。
公司接到国际知名企业的结构件侧框生产订单,试制量产周期为3个月,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为国内领先的焊接加工时热涨冷缩控制工艺、侧框对称度精确到0.5毫米,工期紧、质量要求高。
事实上,0.5毫米,靠当时的设备是难以完成的。可邹建福想都没想,第一个请缨,成立了“挖掘机下车架侧框工艺改进”攻关组。为了解决问题,他走路想、睡觉想,甚至几次半夜从床上爬起来画设计图稿。经过近两个月的反复试验、摸索,他通过调整制作工序,把侧梁、导轮支座、马达壳部件实施单独制作,再总成拼装、焊接、对称度检测,一举解决了难题,产品在试制时一次成功,当年实现产值3亿元。
“有难题,找‘老陕’”已成为大家的习惯。邹建福却说:“只有不断超越自己,才能有创新。”
爱岗敬业
2016年至2017年,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,遭遇了冰河季,库存积压严重,资金链紧张。为了求生存、谋发展,公司提出事业部改革,分兵突围、分灶吃饭。邹建福所在的部门主动出击,积极寻求为知名企业配套结构件加工业务,邹建福变得更加忙碌了,手头工作量翻番,不仅要为十几个新产品设计工装夹具,还要牵头为30多台焊接机器人设计制作焊接翻转架夹具。
2018年的小年夜,邹建福像往年一样在现场指导员工进行零件校正,正蹲在产品边的他突然感到腹部隐隐作痛。他忙和徒弟说:“你看下工件,我去趟洗手间。”徒弟刚答应完抬头,就见邹师傅已晕倒在地,额头满是豆大的汗珠。邹建福被同事们紧急送往医院,随即进行了急性阑尾炎手术。身体恢复之后,邹建福就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。他说:“和公司有感情了,手头有批新品急需试制,实在放心不下,还是要来看看。”
“择一事终一生,不为繁华易匠心。”邹建福虽然没有惊人的壮举,但他认为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,真正做到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,人生一定会出彩。
《三把“金钥匙” 开启“创新创效”之门》
他是加工难题的“终结者”,是创新创效的带头人,是培养新人的老师傅,凭着勤于学习、勇于改变、敢于挑战三把“金钥匙”,中国凯发k8一触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经纬智能”)锭子厂设备与工具维修班班长裴宝林,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、凯发k8一触即发集团首席技师,成为经纬智能第一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。
勤于学习 积累中练就技艺绝活
1990年,裴宝林从技校毕业分配到了经纬智能专件事业部,成为一名普通车工。他所在的技措组承担着棉纺专件专机的设计和制造任务,是一个综合技能要求超强的班组。好几次忙完车工工序后,裴宝林看着师傅们一个个像陀螺似的忙个不停,自己却只能干着急,这让他下定决心要在最短时间内攻下车钳铣磨等各工种知识技能。他的勤奋、好学、上进,让师傅们喜上眉梢,纷纷将各自的绝技倾囊相授。
“功成唯志,业广为勤。”在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中,裴宝林逐渐成长为一位技术过硬、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技术工人,多次摘得公司组织的车工技能比武大赛桂冠。如今,在经纬智能,只要涉及零件加工难题,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裴宝林,而他总会凭借各种“绝活”,将难题攻下。
勇于改变 革新中催生免检产品
2008年,裴宝林迎来个人发展从技术型向技术管理型转变的第一个分水岭——调任钢锭盘组任组长。钢锭盘组特点是清一色的数控加工设备,而他从未接触过数控,根本不知道什么g代码、m代码。于是,他白天处理班务,晚上一边学习一边操作,两个月时间就拿下了数控基本理论和编程技术。
当时,组里还面临着班产不高、产品废品率只升不降的问题。裴宝林组织骨干大胆采用“问题曝光”法,将问题进行看板化管理,并尝试采取整合工艺流程、变换加工方法、革新自制工装、改进绩效管理等措施,最终使钢锭盘组关键工序压装割纱器效率在3个月时间内提升了4倍,产品废品率从3%下降为6‰以下,使钢锭盘成为了经纬智能专件事业部锭子厂首个免检产品。
尝到改变和创新“甜头”的裴宝林,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“创新来自现场、现场决定市场”的准则。曾经有一段时间,装配班的锭脚清洗机一天会出现五六次的卡料现象,严重影响班组整体工作效率。裴宝林了解情况后,一连三天蹲在现场,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,大胆进行改进,卡料问题很快得到解决。为满足品种多样化需求,他坚持持续改进,成功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。
就是凭借这种敢变巧变的劲头,裴宝林成为一线班组争相请教的“问题终结者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裴宝林共有11项自主改善项目获得各级嘉奖。
敢于挑战 攻坚中成就匠人团队
个人优秀不算优秀,团队优秀才是真正优秀。2014年,为充分发挥裴宝林直击现场、终结问题的特长,经纬智能成立了首个创新工作室,指定裴宝林为工作室负责人。
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口罩有段时间曾“一罩难求”,经纬智能承接了集团布置的全自动n95高端立体口罩机研制生产任务。裴宝林和他的团队被安排挑起pu等非金属件的制造重任。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金属件、刀具达不到加工pu等非金属件要求的锋利程度。
没有条件怎么办?创造条件也要上!裴宝林带领工作室骨干成员通宵达旦查询加工方法、自制刀具,协同其他同事集中精锐力量试验、加工,最终确保1.8万余件pu等非金属件优质高效完成。
在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转变的今天,在纺机企业智能化极速发展的当下,裴宝林和他的团队立足现场智能化、自动化项目的升级改造,不负韶华,匠心逐梦,努力在企业创新创效上迎接“下一个春天”。